讲坛

《宿敌》影评:虚假大过真实

字号+作者:我们 来源:chengdu.us 2016-07-27 16:32 我要评论()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

《宿敌》影评:虚假大过真实看见有人越像自己,自己却越不像自己《宿敌》剧情很简单,原来在世界上有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。接下来,你会怎么处理。导演是我'...

看见有人越像自己,自己却越不像自己

《宿敌》剧情很简单,原来在世界上有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。接下来,你会怎么处理。导演是我很喜爱的丹尼维勒纳夫,执导过《焦土之城》及《囚徒》两部很棒作品。从《私法争锋》到最新的《宿敌》,丹尼维勒纳夫非常擅长气氛的营造,特别是悬疑气息,在一开始,就有股无法抵抗的吸引力,把观众带进节奏里。

话说回来,这种剧情梗从古到今、从西洋到东洋都看多了,要有新突破,端看导演如何切入。过去像《让子弹飞》,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就有一个模样的替身。最近蛮喜欢的《彗星来的那一夜》也如此,经由平行世界交叠的事件,让许多相同的自己,错入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,是手法相当高竿的剧本。再者,奇士劳斯基在1991年的《双面薇若妮卡》,基本上根本片是一样故事,奇士劳斯基的课题是命运,一样的人,拥有不一样的出生,却意外发现彼此生命灵魂相互牵系。至于在《宿敌》,丹尼维勒纳夫所谈论的较近于一种情绪,当你真实面对这样事情时,恐惧是从内心延伸出来。

首先,是在大学教授历史课程的Adam先发现这件事的。 Adam现阶段的生活,停留在一种带状循环,没有新意、没有高低起伏。直到在某部片里,见到一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演员,在好奇心驱使下,Adam找到了Anthony。他发现不只相像,简直是一模一样。声音一样,甚至身体特征也一样。这是一个无人能解释的巧合,但是Adam从好奇转为逃避,质疑自身存在的独特性。然而,Anthony动起交换人生想法,与保守的Adam相比,Anthony更像一名机会主义者,不放过任何利己的机会。

这是电影里的一个转折,接下来的刺激点在于,当开始介入彼此生活,与身边最亲密的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。由此开始陷入「我知道妳不知道,或是我以为妳不知道,其实她早就知道」的诡谲情境中,真假的分野,已经不是透过表象来辨别。越是无法走出真实、假象的生活,恐惧越是逐步加深。也有可能,一切只是脑内的幻象,源自无聊的虚设。

《宿敌》自一开始,就形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悬疑气息,这是丹尼维勒纳夫善于掌握人心的能力,也是摄影的高明功力。然而,电影看完仍有许多不足的感受,还是归咎剧情过于单薄、主题模糊,无力撑起整部电影,逼使丹尼维勒纳夫在每个部分都过于钻研气氛,更因此忽略的影像该有的步伐,让整体显得缓慢、凝重。四个角色之间,意即Adam与女友、Anthony与妻子,最终无法激荡出更深层的火花,也很可惜。

总结来看,因为对于丹尼维勒纳夫怀有高度期待,为此失望也越大。 《宿敌》有好的摄影,建立很酷的风格,但是在剧情揭开后,有种不过如此的发现,当下只觉得所有的营造都是过度装饰。唯有还是从好故事着手,才有办法充分发挥,反思过后,期许未来展现更惊人的电影能量。

作者:陆厚成

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网友点评
精彩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