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妮可·基德曼两套作品《在我入睡前》和《摩纳哥王妃》将先后上映,笔者看过她这两新作,整体是妮歌状态回勇,选片的分寸亦拿捏得不俗,角色复杂具发挥,难得地戏亦不俗,算是力挽自己演艺事业的狂澜。
《在我入睡前》改编自畅销小说《Before I go to Sleep》,属标准的心理惊栗(psychological thriller),但因为小说作者SJ Watson从事医疗工作,书内强调了不少医学细节,正如女主角姬丝汀患上失忆症,一觉醒来便将昨天忘得一干二净,还靠精神科医生尼殊指导她留下录像记录,每一天,便靠这录像来提示自己「我是谁」 。
姬丝汀在小说内已年届半百,儿子亦廿岁出头,但电影迁就妮可改为四十岁,儿子八岁,她唯一的亲人丈夫宾则由科林·费尔斯饰演。戏作了大幅删改,只留宾、姬丝汀及尼殊这三个主要角色。
姬丝汀的独特处境,令悬疑一下子便设立起来,这亦是原著的优点。究竟我是谁?为何遭遇不测?身边人谁是可信任的?这些悬念放于戏内,一直至底。
但此片并非步步惊心的惊栗类型,反而近文艺言情,借这个失忆女子的遭遇,拼淎起一幅家庭瓦解,红杏出墙的故事。它的倒叙回忆有条不紊,处身真实与谎言之间,姬丝汀既要弄清事实和身世,亦要处理那逐渐清晰的感情事,依然斯文淡定,没有歇斯底里,保留了英国作家的言情况味,处理起现代人的黑暗面。
悬疑关键,当然是姬丝汀遇袭的真相,谁是施暴者等等,这亦是涉及姬丝汀个人的真性情,她的婚姻生活。戏内涉及中产家庭的危机、性暴力及婚外情的窘境,姬丝汀的重伤失忆,却是她个人认清前事,重新救赎自己的机会。
悬疑片影迷们大概从卡士上已猜到,关键人物是谁,在此不详赘。但婚姻生活的欺瞒,在此一一尽现,当中涉及谎言和造假,出墙和遗弃,表面斯文,内里充满荒诞残酷。
最近两出女人戏,皆突出立体。 《消失的爱人》的艾美,典型蛇蝎美人,跟丈夫和邻居大玩心理战;《在我入睡前》的姬丝汀却原来亦是罪魁祸首,她俩都肯定了中年女性的情欲,亦写出了女人心海底针,只是一反一正,各走极端。
有趣是,姬丝汀明白不可相信宾,但究竟可相信谁?整出戏正是家庭女性的陷阱,被困于自己失去的回忆之中,亦困于家中的四壁之内,很有象征性。婚姻,又再度被质疑和否定,它是现世最大的谎言,跟《失踪罪》一脉相承。
妮可·基德曼的演出,令人想起她跟汤姆·克鲁斯在史丹利库布里克遗作《大开眼戒》的角色,同样是质疑男女和夫妻关系。但事隔多年,妮可·处理相同复杂角色,却从容自如得多,感觉游刃有余。
据悉,哥连卓夫的宾,乃妮可·基德曼亲自推荐,演姬丝汀生命中最重要人物,亲切但神秘,真诚又有隔阂。总之,身边人的虚伪,难以捉摸,符合英国作者的设定。
她跟科林·费尔斯这俊男美女配,很能起引导作用,让观众对号入座,亦是布局之一,从这方面看,选角是完美的,亦反证了婚外情追求理想的情和欲,跟夫妻婚姻成了一种对比。
有趣是,尼殊医生作为第三角,只是作为治疗,提出了录像式的自我表白,亦是点题。可惜,他的角色只具功能性,没有真正的相辅相承。现代人支离破碎的感情世界,其实药石无灵,只有自作孽自己受。
Hitori |影评人